浙江大学:打造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工作新体系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13日 16:59  点击:

高校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重要的“智囊团”和“人才库”。近年来,浙江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着力打造推动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工作提质增效的新体系,团结和引导广大党外人士调查研究察实情、实事求是建诤言,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一、遵循规律,打造“一线、两面、三平台”新体系

紧扣“一条”主线,在强化政治引领上提质增效。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实践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条主线,引导广大党外人士发扬议国是、建诤言的优良传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读懂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职责要求,找准议政建言的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各项大政方针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立足“两个”层面,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提质增效。立足制度健全和机制到位两个层面,实现从“点”上引导向全面保障的突破。聚焦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建设》等文件,为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着眼统筹谋划,推进浙江大学社会主义学院向“师资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实践高标准”发展,举办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无党派知识分子培训班等16期,安排“建言献策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智库报告”等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的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校情通报会、民主恳谈会、意见征求会作用,引导党外人士就学校有关重大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决策举措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搭好“三个”平台,在创新平台载体上提质增效。搭建“建言献策直通车”“统一战线智库”和“政协委员会客厅”三个平台,为广大党外人士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学校“双一流”建设等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架桥铺路。2006年建立“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以“党派建言”的形式为党外人士和学校领导之间构建了一座直通桥梁,呈报《党派建言》,多期获学校领导批示并跟踪督办。2017年成立“浙江大学统一战线智库”,以“高质量智库成果、高层次专家队伍、高标准建言平台、高效率工作作风”作为建设目标,在突出统战特色、提升项目质量、加强整合集聚、强化引导保障上下功夫,强化与省社会主义学院、省统一战线智库合作共建,编印《浙大统战智库专报》,有效推动了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工作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2019年成立全国高校首家“政协委员会客厅”,会客厅紧扣“四新”定位,突出“院士扛旗+专家领跑”的特色,聚焦难点、瞄准热点、收集社情、反映民意,引导浙江大学各级政协委员在“服务大局”上发声、发力。

二、久久为功,实现“能力、主体、成果”三转变

建言献策能力由“力有未逮”向“得心应手”转变。掌握方法的“金钥匙”,在党外人士政策把握能力、科学选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提升上见到实效。学校党外人士在建言献策过程中切实做到选题视野更宽而不发散、调研情况系统而不零碎、分析问题深入而不表面、提出建议切实而不空泛。如学校党外人士长期聚焦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分别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或被有关中央部委采纳。

建言献策主体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业”转变。集“众思”为汇“大智”,在以人才济济的合力提升建言献策的实力上见到实效。学校统一战线智库着力发挥党外人士建言献策集团优势和群体效应,成立三年以来,164位党外人士围绕48项重点课题,深入考察调研、集中攻关研究,其中多项成果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或被有关内参采纳,另有多项成果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同时,由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任“厅长”的政协委员会客厅,以“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全国政协、省政协委员10余人参与其中,采用“现场+云端”的创新方式,举行“强化自主创新,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打通知识产权最后一公里”等多场活动,活动覆盖校内外2000余名界别群众代表、青年大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引导更多优秀人才,积极贡献智慧,有关工作得到浙江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及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建言献策成果由“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言有所值,资有所用,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见到实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外人士结合专业所长,紧紧围绕阻击新冠疫情、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复工复产等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人民群众科学防疫提供指导,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短短3个月,共向各民主党派中央、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等渠道上报议政建言30余篇,其中“关于疫情形势下稳企业稳经济政策的建议”获得时任浙江省省长袁家军等4位省部级领导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