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用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01日 15:49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要把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西安工程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铸魂育人事业,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梦桃精神”融入学生价值引领全过程,高质量推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上世纪90年代,学校为支持边疆地区建设和发展,启动新疆籍维吾尔族、西藏籍藏族学生为主体的民族学生班。通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构建起一条主线引领,五个体系支撑,四项教育筑魂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格局,成效显著。2015年,学校毕业生白玛央金作为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被邀请参加国庆活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2021年,学校被命名为全省高校系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并被推荐到省民宗委参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经验总结

抓住一条主线,形成“五项体系”

学校始终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画好民族团结圆。

一是强化领导体系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统一部署。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院校双轨管理服务体系,汇聚民族团结强大合力。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印发《关于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西安工程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更加顺畅有序。

三是打造保障体系。学校配备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1名,近五年接收新疆内派教师3名,各学院均安排1名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院校联合攻关、协同作战,着力解决好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四是丰富培训体系。学校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参加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培训,把参观陕西师范大学“石榴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坊、长安大学“秦疆情”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纳入培训重要内容,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自觉找准工作切入点。

五是搭建理论研究体系。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工作,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引领实践的行动坚定。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营造理论研究氛围,积极申报省级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良性循环。


抓好“四项教育”,凝心聚力筑魂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政治共识。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培养政治可靠人才。组织各族学生参加教育学习活动,集中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等,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和政治定力。

二是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有为青年。学校以重大活动或事件为契机和载体,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会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利用好陕西当地独有的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赴秦始皇兵马俑、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着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向心力”。近三年新疆籍优秀少数民族学生中,参加学校国旗护卫队4名,获军训先进个人11名,十四运颁奖礼仪志愿者3名。

三是注重安全法制教育,保证安全底线。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等,培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学校全面掌握在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重点排查学生校内宗教行为,积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抵御及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学校进行渗透及破坏。

四是推进诚信感恩教育,弘扬“梦桃精神”。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和诚信感恩教育工作,坚持诚信、感恩、励志三个主题,校领导多次赴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基层工作少数民族毕业生慰问,勉励毕业生要不断弘扬“梦桃精神”,甘于奉献,踏实干事,接过奋斗奉献的接力棒,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为谱写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优化管理,营造团结氛围


一是织密管理网格,深耕民族工作“责任田”。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不断细化管理工作,实行“一生一档”制,全面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求学经历、兴趣特长、宗教信仰等信息,建立起学生专属信息库,做好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关注,建立校-家联系制度,形成校家协同共育机制。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学校学工队伍深入开展“四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定期举办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随时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及众多艺术类社团活动,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校级“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征文、书画摄影征集比赛。

三是坚持深耕细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成才保驾护航。学校聚焦学生个性化服务,为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学业帮扶、心理帮扶、生活帮扶三项机制,推行“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扶计划”,形成“1+X”模式,通过“小班制”“结对子”等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坚持保障型资助与发展性资助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在资助中坚持育人、在育人中坚持创新”的工作目标。


工作成效

1. 引导学生坚定初心,为家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绽放青春。近五年已毕业少数民族学生595人,目前在校少数民族学生553人,涵盖33个民族,其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95人。在学校服务基层、奉献基层、扎根基层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影响下,近几年大批少数民族毕业生返回家乡,实现游子和家乡的“双向奔赴”,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以优秀毕业生白玛央金为代表,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传递人间真情,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奋斗答卷。

2.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汇聚民族团结强大合力。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辅导咨询,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就业帮扶,切实提升少数民族求职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各项措施实施四年来,课程考试一次通过率由0%升至75%,综合奖学金获得者比例连续4年显著提升,毕业生CET-4通过率由0%升至58.33%,研究生考试过线率突破0%,引导学生在思想层面“练内功”,在技能方面“强本领”,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3.提升理论研究实力,助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是少数民族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学校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民族团结进步视域下高校学生族际交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获批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项目,《少数民族散杂居高校学生族际交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获批2022年度陕西省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项目,《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向心力”及其凝聚途径研究—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获批2018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培育‘红色向心力’为引领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的新模式”作为内参呈报给中办国办。

本文来源于:高教学会统战分会、西安工程大学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