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深耕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沃土 厚植“同济天下”报国情怀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01日 16:09  点击:

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同济大学党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把团结、培养、使用、输送党外代表人士作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着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形成优秀党外代表人士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一、加强党的统一领导,为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夯实组织基础

同济大学党委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将培养优秀党外代表人士、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持,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

1.高站位谋划,建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同济大学党委充分认识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和成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顶层设计,从合理数量规模、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完善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加强总体规划,确保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持续发展。同济大学先后为党和国家输送了万钢、蔡达峰、杨健、赵雯等杰出党外干部,学校领导班子中现有3名党外副校长,学校处级以上干部中党外人士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2%-15%。

2.精准化施策,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同济大学党委认真研究把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成才的规律和最佳时机,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在发现环节,注重涵养水源,调节党外人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结构。在培养和使用环节,为党外代表人士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措施。畅通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双通道”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成熟的党外知识分子输送到民主党派担任职务。将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安排在学校重要教学科研管理岗位,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等平台锻炼成长、发挥作用。近3年来,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数学、研究生院等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多名党外代表人士从纯专业型人才迅速成长为专业型+管理型+政治型“三型”人才。

3.全方位发力,形成协同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格局。

同济大学党委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积极构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和统战部联席会议的作用,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每学期听取专题汇报,就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结构、规模、人选以及培养、选拔、使用等进行沟通研究、规划、部署,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为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固本浚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同济大学党委深刻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与成才,必须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1.健全思想政治引领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坚持将党外干部培训纳入党校学习计划,在独立设立“党外干部进党校”模块的同时,开展党内党外干部联合培养的有益探索。二是丰富课程体系。制作《同济人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中国心、同济情》专题视频,编撰《同济大学统一战线工作纪实》,举办统一战线“红色百年、同舟共济”龙舟赛,开展党外代表人士国情社情考察、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暑期调训,以多样的形式丰富课程体系,以沉浸式的课堂模式凸显“思政+文化”“理论+实践”,把思想政治引领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校史文化紧密融合。

2.创新思想政治引领模式。

打破常规工作思路,以碎片化的方式推动系统化的思想政治引领。创新记录党外青年人才成长足迹的“三微”工作模式,通过“微视频”“微访谈”“微沙龙”的“三微”方式,在不打扰党外青年教师正常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关注他们的教学科研进展,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解决他们的困难诉求,满足了不少党外青年教师尤其是归国留学人员适应国情、校情的现实需要以及被同伴群体关注、认可的心理需要,以小关怀促进了党外人士思想上的大成长。同济大学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多名“80后”新任副主委均是在这种新的工作模式下被关注、发现、培养并迅速成长起来的。

3.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保障。

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离不开有形的物质和平台保障。同济大学党委明确要求,“要像建好中共‘党员之家’一样建好‘民主党派之家’‘统战团体活动基地’,将其建成多党合作的实践之家、参政议政的研究之家,凝心聚力的和谐之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阵地作用”。在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同济大学党委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规范建设标准和载体功能,积极推动“民主党派之家”建设,已完成两个“同心会客厅”,一个“同心办公中心”的建设,正在推进建设一批“同心活动室”,大大提升了党外人士的政治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党外代表人士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同济大学党委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党外代表人士建功立业。

1.榜样引领,催生立德树人内生动力。

同济大学党委不断强化党外代表人士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来,同济大学党委从顶层设计上把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实践各个环节,实施了岗前培训、“课程思政”“金课示范”等一系列举措,立德树人“大先生”不断涌现。全国道德模范、被誉为“深海勇士”的无党派人士汪品先院士80岁高龄开设“科学、文化与海洋”公共选修课,激励同济学子构筑科学与文化之间的桥梁。汪品先院士与夫人共同捐赠多年积蓄200万元人民币,设立“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推动多学科交叉培养海洋人才。2021年,多位党外代表人士带领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为广大教师树立了育人榜样。

2.引路铺石,引导党外人才主动作为。

同济大学党委积极为党外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鼓励高层次党外人才深耕基础研究,为重点人才设破格通道。构建“一门式”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人才专员一对一精细化服务,为党外高层次人才建立职业发展全周期手册,提供预先指导。搭建大团队大平台,打造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参与大项目,催生大成果,党外人才得到快速成长。2021年累计新增各类党外高层次人才35人,较2018年新增人数增长54.3%,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18人。党外高层次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在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同济大学党委将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团结带领党外代表人士倡导“学术与育人”的价值追求,培养“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同济文化,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本文来源:《中国统一战线》、同济大学党委统战部、高教学会统战分会